01张雪峰到底是一根棍子,还是一面镜子?这是真问题。或许有人认为,张雪峰故作惊人之语,意图摧毁中国高等教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,他有这么大的野心和能量吗?在我看来,他只不过童言无忌,捅破了一层窗户纸:我们还有新闻业吗?张雪峰当街扔出了一根棒子,诤言如镜,与公道人心形成共鸣:一个个超级平台,一副副商业化面孔,一张张流量巨口,一条条被大数据投喂的热搜,噪音的声浪越来越强,真相的浓度越来越稀薄。可靠的信息源呢?主流媒体呢?铁肩担道义呢?“全面、客观、准确”正在消失,“及时”被“急不可耐”替代,越来越多的报纸、杂志、广播电视频道挣扎在生死边缘,只好靠“标题党”搏点击量、完成媒介融合KPI。即便如此,从业人员依然收入锐减,月薪四五千,肉身难以为继、理想无处安放。现实冰冷。根子不在高校培养人才货不对板,而是新闻传播产业转型升级走在了十字路口,萎缩、迷茫、找不到光可以透进来的方向,又如何能吸引、容纳更多的优质就业?调查新闻、舆论监督的大面积撂荒,导致主流媒体失去立身之本,只好向流量妥协。流量全面下沉,“无冕之王”瞬间跌入史上最低谷,被迫与江湖市井、野蛮生长抗衡。如果只能拼流量,何必上大学?何必搞新闻?何必学传播?流量之王有辛巴、有疯狂小杨哥、有姜十七、有秀才、有一笑倾城......学历越低,流量越高。考上新闻传播专业的,都是被知识改变“命运”的孩子,不懂得上头、下沉、迎合、取悦、卖弄、撩拨、刺激、诱惑、三秒刺激......更无法直视、接受如此磨刀霍霍的名利场辉煌。严肃新闻是社会进步的瞭望哨、矫正器、晴雨表、减压阀,是法治文明的标配,如果折断深度报道、舆论监督的双翅,主流媒体只能在“泛娱乐”“情绪价值”的蛮荒赛道上争食,新闻专业主义变得不名一文,职业尊严丧失殆尽,优秀人才避之不及。这是谁的损失?社会进步的大好可能性正在被消耗、透支。 02新闻传播、文化娱乐产业流量全面下沉,甚至下沉到法律法规无法普照的灰色地带,充分激发、满足国民劣根性,实乃诡道,国之不详,必须依法治理。或者说,数字经济以来,流量至上之后,“人人都是麦克风”与KOL部落化背景下,主流媒介的担当与使命何在?必须用权威媒体的严肃新闻、舆论监督、深度报道占领流量主阵地。主流媒体要重提“不采访就没有发言权”,并作为铁律监察,新闻从业人员不做键盘侠,同时敢于、善于率先与网络谣言做面对面的斗争,用真相还原真相。事实!事实!事实!新闻业的根本,不能动摇。移动互联,鱼目混珠,官媒如何证明自己和信口开河的自媒体不一样?不要被脏流量迷了眼,用实际动作践行“真实是生命”的原则,不仅是社会责任,更是对自身的救赎。否则,行业内正在做的所有疑似创新的花活儿,打着再多“媒介融合”的旗号,都只不过是在泰坦尼克号上抢票。事实是第一性,舆论是第二性。做“事实”的提供者,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,是权威媒体雷打不动的责任,是供给侧刚需,是流量皇冠上的明珠。夺回调查研究、舆论监督的主动权,新闻业复兴指日可待。“媒介不仅具有他律社会的力量,还能够不断生成、构建社会的存在。媒介因社会而成其为媒介,社会也因媒介成其为社会。”对照内省,每一天里数不清的信息垃圾随处倾灌,就知道现实里多少撕裂和混乱。给主流媒介松绑,主动出击舆论监督,树立流量权威,已经刻不容缓。 03“浙江宣传”此前发文,特别探讨《舆论监督认识中的六个误区》,抓住了要害:误区一: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对立的;误区二:舆论监督是为了“攻击”“抹黑”;误区三:只有新闻媒体才能搞舆论监督;误区四:舆论监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;误区五:“找茬”“揭短”就是舆论监督;误区六:搞舆论监督就应该迎合流量。要言不赘,诸位自行体会。只有新闻业复兴、走在健康发展的高速公路上,张雪峰才可能在未来的某天回顾2023,说一句:当年,我唐突了。原来,新闻传播教育不是培养工具人、不是培养主播和运营、不是仅为稻粱谋,新闻人身上承载的是社会的良心,和法治一同为文明护航。更多优秀的学子走进新闻殿堂,才配得上这荣光,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值得不亚于顶级段子手的财富保障。请给新闻业一个支点,给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一个方向。一个真正的现代社会,怎么可能让新闻工作者仅仅高于城市收入平均线、成为朝不保夕的底层?延伸的思考还有,一个更好的社会,优秀的人才之所以选择人工智能、法律、医学、农业、生物、金融、新闻......一定不是因为鄙视链、功利判断,而是因为热爱。人,是万物的尺度;热爱,是人的高度。张雪峰,我理解你和你们,现实胜于万语千言;请理解我和我们,坚信日拱一卒,锲而不舍,世界终究被极少数理想主义者改变。愿每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都能如愿做个好人,而且不用浪费时间证明自己是个好人。致敬每一位致力于改良、进取的平凡英雄,他们终将光芒万丈。 END